理财产品所谓的“安全”,都是相对而言。
在中国的法律里有明确规定,只有银行存款和国债可以把兑付写到合同里,其余的所有投资项目,都是不可以白纸黑字“保兑付”的。自从2018年4月27日的资管新规落地之后,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信托,因为信任所以托付,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所关注。但在选择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会迷惑:和银行理财相比,信托真的安全吗?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相比银行理财,为什么信托产品更安全?
随着中国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和个人可投资资产的日益增长,目前各类金融机构管理的资产总规模已经超过百万亿,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银行理财和资金信托。
据中国理财网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非保本浮动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而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为22.70万亿元。
那同样都是这么大体量,那么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一、概念区别
银行理财:对于银行理财的定义,可以参考2018年9月26日下发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其中第一章第三条对理财产品的定义进行了明确:
“本办法所称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不保证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的非保本理财产品。”
这里重点强调了银行理财“不保本”。实际上曾几何时有很大一部分银行理财是可以光明正大承诺保本甚至保收益的,但是随着监管趋严,一度火热的银行保本理财退场已经渐成定局。
信托产品:对于集合资金信托的定义,则可以参考2009年实施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其中第一章第二条明确了信托产品的定义:
“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将两个以上(含两个)委托人交付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运用或处分的资金信托业务活动。”
总而言之,所有的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一样,都已经打破刚性兑付,都不应该承诺保本保息,两者在这方面并没有区别。
二、发行主体
1、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分别是由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发行的,两者都是银保监会直接监管的金融机构,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
2、从牌照来看:信托牌照稀缺金贵:相比较其他持牌金融机构,目前全国有接近4000家银行、200余家保险公司,111家证券公司,但仅有68家信托公司(2007年之后至今停发),牌照更稀缺,监管更加严格。
3、从专业程度来看,银行和信托公司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实际上银行这么多年来的核心业务偏向于通过存贷款挣利差的“躺赚”模式,所以缺乏主动研发理财产品的动力。
相比较银行主要从事的存贷款业务,信托公司主要从事财富管理、项目挖掘投资及风控业务,是专业从业投资业务的持牌金融机构,每一笔投资业务都要独立完成完整的尽调、研发和产品设计,因此从投资的专业程度上来讲是更胜银行一筹的。
三、产品投向
信托产品是银行理财最青睐的投资标的,保守估计接近1/3的信托资产来源于银行理财资金。当银行在购买了信托产品之后,会拆分成不同期限、不同资金份额以满足银行不同客户的需求(当然产品的收益银行会再卡一道),银行理财的主要优势是期限的便利性,但这一优势正在被信托产品渗透,也逐渐出现了短期的信托产品,收益均高于同期银行。投资于信托产品的每一份资金的性价比相较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更高。
所以,更形象一些来说,信托就像是“厂家”,银行就像是“经销商”例如下图是三个商业银行私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
银行理财:超70%的理财产品资金是投向债券及信托(等非标资产)的,高收益非标也一直是银行理财用以提升收益的主要资产。
另外截至2019年1季度,银信合作资金规模达到8.19万亿元,占到信托资产总规模的33.34%。 也就是说,多年来投资者购买的银行理财,很大一部分实质上是间接投向了信托,但是收益却远不及直接买信托产品那么高,这是为什么呢?银行都投的产品,你说安全性高不高?邪魅一笑。
四:风险情况
银行理财:2011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开始明显上升,随后在2%附近震荡。2018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9%。
信托产品: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18年4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规模为2221.89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0.98%。
就是说,信托业的风险资产规模与资产总规模余额的比值不足1%,是银行业的1/2,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更是已经保持在了非常低的水平。
此外,金融行业四大保障基金: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1500亿;中国保险业保障基金1200亿;银行存款保障基金800亿;证券保障基金660亿
根据《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信托公司因临时资金周转困难,需要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可由信托公司向保障基金公司提出申请,使用保障基金。但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信托公司启用信托业保障基金进行风险处置,可见信托行业的总体风险性是相对较低的。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信托不仅收益远高于银行理财,发行主体(信托公司)更专业,行业系统风险系数小,产品更稳健安全。
第二:在这么多信托类产品,哪家信托产品比较安全?
当然,“信托公司实力雄厚”只是一概而论,68家信托公司总有个强弱之分,具体有哪些评判标准呢?
一、公司评级
2017年1月,银监会下发《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涵盖四大板块、11个指标的内容。
并将评级分成三类:A类(85[含]-100分)、B类(70[含]-85分)、C类(70分以下)。
据多方整理,在2018年初评中斩获A类的公司包括: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平安信托、重庆信托、华润信托、百瑞信托等。
那么这个评级究竟有什么用呢?
对信托公司而言:更高的评级意味着监管层对这家公司的综合实力更加认可,在项目审批上可能更容易通过。因此高评级信托公司将能够更快更好地开展业务,并具有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利润空间。
对投资者而言:信托公司的评级是非常权威的行业指标,并且具有唯一性,和市场上各种“花哨”的评级和奖项相比,更具参考价值。
虽然无论是A类还是C类信托公司,信托项目都受到银保监会监管,但A类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更强,风控措施也更有效。
简单理解,就是在信托产品层面,A类信托公司的项目往往要比C类信托公司具有更高的安全边际。
二、注册资本
较高的注册资本,有利于信托公司夯实资金实力,扩大资产规模,同时提高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信托公司开展创新业务和更好的盈利。
截至2017年底,信托公司注册资本超过100亿元的有5家。
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越高,所计提的赔偿准备金越多;
财政部发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163条中规定了信托赔偿准备金的使用方法,从公司层面约束了信托公司作为信托资产管理人的职责以及出现损失时的补偿原则。
银监会发布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51条规定了信托赔偿准备金的计提方法,规定了赔偿准备金累计总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20%时可不再计提。
三、管理规模
2017年底信托资产余额约26万亿,其中管理规模前十的信托公司就占据了10.6万亿,占比近四成,前10的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规模都在6千亿以上。
作为信托业协会会长单位,中信信托的信托资产规模高达19867.30亿元,不过其主动管理型信托业务规模约4800亿元,占比仅24.4%。
主动型信托资产占比越高,反应该信托公司业务回归本源程度越高。
具体来看,像杭州工商、东莞、华宸这类管理规模相对略小的公司,主动管理信托资产的占比反而更高。
中融信托则是罕见的管理规模前10并且主动管理占比很高的信托公司,在其6700亿元的信托资产中,超过4300亿元是主动管理型,占比高达64.53%。
早在2014年中融信托便正式启动转型战略,坚持“控制增量、管好存量”的原则,不断提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致力于为实体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并且在2019年上半年各项数据稳居行业第一梯队,且综合金融服务具有领先优势。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选择合作的信托公司时,应该多从信托公司评级、注册资本、管理的信托规模、信托公司经营风格等多维度综合分析。在选择优质信托公司的基础上选择优质的信托项目,做到优中选优!
以上,希望能帮到您
专业有价,看完只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行为哦?
更多有关信托的知识,欢迎私信咨询
朋友们好!谈到投资理财,除了大众化的银行 保险 证券 理财产品,渠道之外,还有一个小众分支,“信托”!最简单明了的理解,就是:“信用托付”…理财,为的是获取收益,跑赢通胀,保值增值!信托,是有可能跑赢通胀的,为数不多的投资渠道…明确的讲:信托产品,安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上属于,中等以上风险级别…
先来看影响信托安全的风险因素:1,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面的风险!2,资金是否充足,后续资金是否到位,的流动性风险!3,职业道德或信用风险…4经营及市场风险!5,运营操作,决策方面的风险等等!
再来看信托产品的安全性!信托产品,种类繁多,从收益率分析,目前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大体在6~%10%之间,结合投资门槛,50-100万起,加上信托产品的操作模式运营服务,以及时间周期,综合分析,绝大多数信托产品的风险水平,可能处于中等,或者中高,及以上…
再来看近年来信托产品的表现!总体上信托产品可圈可点,表现优异!例如,目前总体通胀在7%到7.5之间,而信托的收益率在6%到10之间,基本上跑过了通胀!但也有个别信托计划,出现了踩雷迹象,出现了兑付危机,延期,甚至…
综合分析:目前的信托市场,主体各异,投资方向和产品差异极大,一些大型金融单位,资产管理公司的产品,运行相对稳健,收益喜人,但由于本身的风险因素,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验上看,购买信托,要考察受托人的资质,历史业绩,管理水平,并结合实际的项目,及经济周期,政策,等诸多因素,综合比对,有利于提升总体的投资安全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讯客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nko.com/qita/1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