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我特喜欢黄巢这两首咏菊诗,今天就是九月八,明天就是九九重阳节了。重阳有登高,插茱萸,饮菊酒,赏菊等习俗。
阴历九月九日,就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单奇为阳,九为阳之最大,九九就是重阳重九。重阳为节,战国时就有,如屈原在《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的句子,说明屈原生活的的代就习惯做重阳节了。
重阳登高风俗,据说与汝南人桓景有关,传九九登高可以避灾。九九登高能避灾减祸降福集祥,谁会不做?登高看远赏美景,还是大快人心的事。后来不少文人墨客还写了不书登高诗,重阳诗呢,比如王维的一首《九月九田忆山东兄弟》就特有名,妇孺皆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插茱萸的习俗,王维生活的唐代就有了。
春梅秋菊,菊在秋盛开,菊能披霜历雪,秋天之菊最有代表性了,菊美菊性都大为人所赞赏,于是就不形成了重阳赏菊,饮菊酒菊茶的习俗。我国是菊的故乡,菊有多种,争奇斗艳,色彩缤纷,清芳幽香,不畏寒霜,令人赞美不绝。菊还可药用给人治病,所以赏菊吟诗,饮菊怡情去病多好。
中元节,鬼门大开,除了不要出门,还有那些不能做的事
1、避免戴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2、言行举止要特别注意,切记不可以说莫明奇妙的话,否则不利。
3、路边的钱不要乱捡,民间传说中这类钱是千万不可拿的,否则会受到惩罚的。
4、最好不要熬夜,因为那时人的元气会比较弱的,不利之象,最好早点休息为好。
5、在外站立时,请不要靠着墙壁而站为好,因为容易感受到负面能量。
6、不要随意拍人家肩膀,也不要让别人随便拍自己肩膀,民间习俗,人的肩膀上是有两把火的。
7、吃饭时也不可以把筷子竖插在饭中间,也不要在榕树或槐树下乘凉。
农村老人说的“鬼节”有什么来历
乡村黑嫂为您回答。
农村的鬼节是农历七月十五,佛教的孟兰节。但并不是只有这一个鬼节,比如三月三、清明节、十月初一,这些在民间都被称为鬼节。题主在这个时间问,应该是问的七月十五,这是个从远古就传下来的节日,又叫中元节。
题主问这个鬼节有什么来历。黑嫂对这方面也算懂得一些,下面说说这个鬼节的来历,以及民间有什么习俗,希望能帮到题主。
一、最早来自老子
关于这个的记载,最早出自老子的《道经》,有人或许会疑惑,不是《道德经》吗?怎么是个《道经》?其实一共有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在《道经》里鬼节是这样说的:
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徒,一时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采诸花果。珍奇异物,幢幡宝盖。清膳饮食,献诸圣众。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
这就是鬼节的来历,后世人常常在这一天祭鬼,以免上来害人。那么,怎么祭奠呢?这个祭奠就是民间的风俗。
二、这一天有什么风俗
在古代时,每到这一天,道士、尼姑、和尚都会在自己所在的寺院中诵经超度,求鬼守在自己的地方,不要胡乱的祸害人间。
南北朝梁时,宗懔记录吴楚之地风俗习惯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
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院。
到了现代,在所有的鬼节中,只有清明节比较受重视,像是七月十五这样的已经不再受到重视,民间多采取给去世的先人上坟烧纸来体现这个节日。
我们能看到,从古代到现代,这个节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从以前的隆重诵经到现在的只是上一下坟。而最大的变化则是以前是祭奠天下众鬼,现在则变成了祭奠自家先人。
写在最后:在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中,很多已经不再流行,这似乎会让人感觉到一丝悲伤,因为这毕竟是古时候传下来的传统节日。但仔细想想的话,其实很正常,人们的习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些节日因为所处的时节和意义不同而被抛弃也在情一之中,我们说的是一种发端自远古的节日,其实又何尝不是在说我国从古到今,人们的心理变化史呢?
乡村黑嫂为您说些农村事儿。喜欢我,请点击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讯客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nko.com/shzs/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