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礼什么意思,什么是&quot非洲割礼&quot?

什么是&quot非洲割礼&quot

割礼分为男性割礼和女性割礼两种。男性割礼即切除全部或部分阴茎包皮,《圣经》中《创世记》有记载。

实行割礼的民族广泛分布于世界,早期割礼普遍使用石刀而非金属刀,由此可知其历史悠久。作为一种传统,都在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进行,有些阿拉伯民族则在临近结婚之时进行。女性割礼在非洲等地盛行,是千百年流传的重要习俗。

扩展资料;

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中记载埃及人是当时(至少2500年前)仅有的割包皮的民族,而像犹太人等民族都是效仿埃及人的做法,埃及人割包皮是为了洁净,而不是像圣经上所记载的起源于犹太教上帝雅威。

在犹太人中间,割礼实际上是履行与上帝之立约、确定犹太人身份、进入婚姻许可范围的一种标志。

什么是&quot非洲割礼&quot

历代记上10章解释

代上十1】「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争战,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山有被杀仆倒的。」

【代上十2】「非利士人紧追扫罗和他儿子们,就杀了扫罗的儿子约拿单、亚比拿达、麦基舒亚。」

【代上十3】「势派甚大,扫罗被弓箭手追上,射伤甚重,」

【代上十4】「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说:『你拔出刀来,将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来凌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惧怕,不肯刺他;」

【代上十5】「扫罗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拿兵器的人见扫罗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

介绍完扫罗的家谱之后(九39-44),本书的文体和节奏突然一变,异军突起,把读者带入一场扣人心弦的激烈争战。

「基利波山」(1节)位于耶斯列平原的东南边,是应许之地的腹地。非利士人原来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现在却北上深入基利波山,可以在平原地带发挥战车的优势,切断以色列的南北交通,占据全国最肥沃的平原地带。

「势派甚大」(3节),原文是「战事重压扫罗」。

「未受割礼的人」(4节),指非利士人。「割礼」是割除男性包皮的礼仪,神把「割礼」作为与亚伯拉罕和他后裔「立约的证据」(创七11),表明人与犯罪的旧生命隔绝,单单信靠神、「不靠着肉体」(腓三3)。以色列男孩在出生后第八天行割礼(利十二3);埃及、以东、亚扪、摩押和阿拉伯人也行割礼,但不是出生后第八天;而非利士、迦南、亚述、巴比伦人则不行割礼。

扫罗曾经打败过非利士人(撒上十三-十四),也曾多次想借非利士人之手杀害大卫(撒上十八17、21),最后自己却倒在非利士人面前(4-5节),这既是一个讽刺,也是神的审判。神说:「以色列啊,你与我反对,就是反对帮助你的,自取败坏。你曾求我说:给我立王和首领。现在你的王在哪里呢?治理你的在哪里呢?让他在你所有的城中拯救你吧!我在怒气中将王赐你,又在烈怒中将王废去」(何十三9-11)。

《历代志》所记录的史实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作者略过了扫罗作王四十年的事迹,不提前因后果,而是单单提到扫罗之死,并且加上属灵的评语(13-14节)。在人看来,他们倚重的君王已经被杀,百姓已经逃跑,国度已经彻底失败了。但在神的旨意里,人的国度的失败,正是神的国度的起头:人所拥立的王「伏在刀上死了」(5节),神所拣选的王才能被接受(十一1-2);人的宝座被拆毁了,神的权柄才能被高举。

历代记上10章解释

圣经中彼得曾经对保罗行过右手相交之礼,右手相交之礼是什么意思

语出圣经《加拉太书》第二章9节的经文:“那称为教会柱石的雅各、矶法、约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礼,叫我们往外邦人那里去,他们往受割礼的人那里去。”所谓的“右手相交之礼”,在当时通常表示问安与欢迎;有时也表示同意或立约。正如此处彼得与保罗的行动,就像我们现在的握手一样,表示彼此认同之意。在初期教会里,保罗、巴拿巴等向外邦人传道的使徒被许多教会保守人士拒绝承认,但经过沟通,当时的教会领袖彼得、约翰等都确认了保罗所作所为确是出自圣灵的带领,因此彼此握手以示认同对方,各自分开不同的区域对象进行传道事工。希望能够帮到你!

圣经中彼得曾经对保罗行过右手相交之礼,右手相交之礼是什么意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讯客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nko.com/shzs/3342.html

(0)
上一篇 2022-03-30 下午4:16
下一篇 2022-03-30 下午4: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