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化中,道与艺是同义不可分的关系
其实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有形的、一个是无形的。或者是用一种不是很确切但可以表达的来讲,有物质文化的层面和精神文化的层面,有有形的和无形的;那么在中国我们称之为道和艺。《周易》里面(戏词)有一句话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具的器,也就是具体的、可见的、可操作的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其实一样,有这两个层面。但是在中国文化中间这两者之间是统一不可分的,不仅是统一不可分的。
开天明道是什么意思
开天明道是意思为:
“开天明道”四字的涵义。开,即开辟、开创;开天,为开天辟地之意,指伏羲首创八卦,从此混沌的宇宙空间有了天地之分。关于开天辟地者在我国上古传说中最少就有两人,一是盘古,一是伏羲。还有一说,伏羲首创八卦,从此混沌的宇宙空间有了天地之分。明,即阐明的意思;道,即规律、法则,也就是《易经》所说的“性命之理”。《易经·说卦》言:“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所以,明道,即阐明天地万物运动规律和人类死生伦理法则。
综上所述 题写的衍自《周易》的“开天明道”四字,概括了伏羲首创八卦的丰功伟绩,赞颂了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理学家排名前十
理学家排名前十的有:
第一, 周敦颐。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 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程颢。
程颢(1032—1085.7.9) 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程颢在北宋嘉祐年间考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
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
第三,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第四,陆九渊。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
第五,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讯客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nko.com/xzbg/1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