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第一胎来报恩第二胎呢 ,妈妈很迷信,说老婆第一胎不是儿子就打掉,我该怎么办?

妈妈很迷信,说老婆第一胎不是儿子就打掉,我该怎么办

全民二胎的年代(不久的将来都要放开生育了),你妈还这么重男轻女,问一下你外婆,当初为什么把你妈生下来,来杀生的吗?作孽呀[恐惧]

妈妈很迷信,说老婆第一胎不是儿子就打掉,我该怎么办

一胎是男孩,二胎还是男孩,是什么感受真实想法

我就是一胎生了个男孩,二胎还是男孩。说实话一胎的时候我本来就想要男孩,后来老公说想再要个,不管男孩女孩,觉得一个太孤单,而且等到我们老了怕一个连个亲人都没有,两个孩子还有个伴、能相互照应。我当时不太想要二胎,后来意外怀上了,索性就要了。

当时怀老二的时候特别希望是个女孩子,女孩子可以穿很多漂亮的衣服,不像男孩子的衣服单调,我还可以给她扎小辫子,反正想了很多美好的事情。我老公却说这回肯定又是个男孩子,如果是个女孩子的话真的太麻烦了,长大了还要担心这担心那的,不比养个儿子容易,他就特别想要个儿子。当时就特害怕千万不要是个儿子啊。

二胎生后又是个男孩,心里真的是好难过,但我很快就调整过来了。生两个男孩子也没什么不好,两个男孩子可以以后一起打蓝球,一起岀去旅游我也不会担心,最起码不用像我一样忍受生孩子的痛苦了。男孩子皮糙肉厚的,不需要过分精细养。家有两个男孩,那当妈的就是女王啦,以后可以保护妈妈。长大后女孩子要嫁人,也可能会远嫁,一年难得回来一两次。但儿子不一样,现在大部分家庭逢年过节的一般都是儿子陪在身边的。

古人说第一胎来报恩第二胎呢,妈妈很迷信,说老婆第一胎不是儿子就打掉,我该怎么办?图2

我家的弟弟小的时候可以穿哥哥穿过的衣服,这也省下一大笔钱。哥哥读书的时候弟弟也在旁边听,跟着哥哥学会了很多古诗,有些课文还会背,真的学了很多东西。每天哥哥去上学,弟弟在家总是问哥哥什么时候回来呀,有好吃的会留给哥哥,整天跟在哥哥屁股后面,哥哥怎样弟弟就要怎样。哥哥淘气,弟弟却是个小暖男,经常说妈妈你辛苦啦,妈妈我爱你,这个时候哥哥也会说妈妈我也爱你,真的很暖心。

古人说第一胎来报恩第二胎呢,妈妈很迷信,说老婆第一胎不是儿子就打掉,我该怎么办?图3

每天看到兄弟俩打打闹闹的,感觉还不错。不管男孩女孩,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缘分。有人说两个男孩压力大,要准备很多钱,我觉得要看个人怎么想啦。父母有那个能力的,孩子以后可以生活的轻松些。没那能力的也不需多想,孩子以后会自己挣啊。虽然养育孩子的过程比较辛苦,但试问哪个养孩子不辛苦,只要教育的好,两兄弟齐心,那么他们也会更加优秀,也会更有出息,以后苦尽甘来的福气,也是很多家庭都羡慕不来的。

古人说第一胎来报恩第二胎呢,妈妈很迷信,说老婆第一胎不是儿子就打掉,我该怎么办?图4

其实生女儿从小到大要操的心可不比生儿子少,都说生女儿要富养,要让女儿接受好的教育,要为女儿创造一定标准的物质生活,这样女儿长大后才更抵御得住社会的诱惑。

再说,爱女心切考虑女儿未来在婚姻中有地位,辛辛苦苦给女儿买房的父母也不在少数。

而好多男孩长大后事业心强,买房子娶媳妇自己搞定的也是比比皆是。

再讲到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儿子没有女儿贴心孝顺这说法就更是说不过去了。

女孩性格比较温顺,撒撒娇也自然,男孩子更独立可能跟父母亲昵得少一些,这更多是由社会对男孩女孩角色期许不同造成的。

男孩女孩表达爱表达感恩的方式不同,但怎么能说儿子就没有女儿孝顺呢?

父母终会老去,终会比孩子先走一步,对于二胎家庭来说,父母留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并不是多少的物质财富,而是与孩子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

若有两个孩子,无论是儿女双全,还是两个男孩或者两个女孩,都是很不错的。

古代世子的报恩心理

长得帅有多金就以身相许,又丑又穷就来世做牛做马报答

古代人报恩方式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给恩人帮忙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报恩故事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知遇之恩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讯客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nko.com/xzbg/15567.html

(0)
上一篇 2022-04-18 上午10:07
下一篇 2022-04-18 上午10:09

相关推荐